预告 | “恰噶冒,恰饭切!”今晚18:54,锁定央视《味道》栏目,镜头对准石鼓这些美食!
2021-05-08 09:48:59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中共石鼓区委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贺文韬 李文恋 | 作者:李小艳 李学敏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746

一道道独特的美食,

不仅包含了当地人独特的美食智慧,

也形成一种特殊的家乡温暖气息,

洋溢在店堂里,

飘荡在空气中。

5月8日、5月9日,

每晚18:54分,

敬请收看,

央视《味道》栏目,

《我的家乡菜·衡阳篇》(上集)带你“恰”遍石鼓!

 衡山之南为衡阳,衡阳从来不是一个风花雪月的城市,这个城市的心思都“泡在了胃里”。衡阳人说的“恰”饭,就是吃饭的意思。衡阳人的一天,从“帮我搞碗鱼粉”开始,到晌午招待宾朋的“土头碗”,晚上再来一碗浇头十足的“功夫打面”。一个地道的衡阳人一天的“恰饭”流程大抵如此。

而这一道道独特的美食,不仅包含了当地人独特的美食智慧,也形成一种特殊的家乡温暖气息,洋溢在店堂里,飘荡在空气中。而我们此次的美食调查就从衡阳市石鼓区开始:

用 “大铁锤”敲来的美味——鱼粉

(敲石震鱼)

敲石震鱼,据当地人说,把鱼震晕再捕捞,可以保持鱼身完整,而这看似童真的捕鱼方式,只要掌握技巧,收获亦是颇丰。

(捕捉到的“黄鸭叫”鱼)

“黄鸭叫”,学名黄颡鱼,肉质鲜美,是制作衡阳鱼粉的黄金搭档食材。

(黄颡鱼)

鱼儿好吃刺难搞,嗦粉的路上怎能有鱼刺这个“拦路虎”挡道。衡阳人只需几颗钉子,一个锅盖,就可以巧取鱼刺,还你一碗一嗦到底的美味鱼粉。

(在锅盖上钉钉子)

用钉子和铁丝把黄颡鱼固定在锅盖反面,再利用沸水产生的蒸汽蒸制鱼肉,熟透的鱼肉和鱼骨就会自然脱离,鱼肉脱落到锅里熬制成鱼汤,鱼骨则被留在锅盖上了。

(将鱼固定在锅盖反面进行蒸制)

米粉下锅烫熟后,再淋上鲜美鱼汤,鱼肉口感细嫩,一碗鱼粉下肚,温润爽口。

(衡阳名小吃——鱼粉)

做面条要棍棒伺候,“面条兄,疼了你就喊啊!”

这是一家有着约130年历史的面馆,而经营这家面馆的人也算是半个武林中人,耍得一手好棍法。如果问为什么他家制作的面条劲道好吃,那不如先问问他手里这根棍子。

(用木棍打面制作面条)

三个小时,大约1500次的快速击打,棍子在面块上留下了“沟壑纵横”的痕迹,这样用棍子抡打面饼可以最大程度地“激活”面粉里的蛋白质,让面团起劲,做出的面条口感才更加劲道。

(木棍打面留下的痕迹)

(手切面)

衡阳人吃面必配浇头,浇头讲究用新鲜的食材来制作,以快炒为主,为的是追求那一口鲜味。而这家面馆里最受欢迎的浇头,却是工序复杂,小火慢炖出来的香薰碗肚。

(香熏碗肚)

    所谓碗肚就是要把一只空瓷碗塞到猪肚里,然后用针线仔细缝合,不留一丝空隙。煮熟后的碗肚化身为天然的烹调器皿,此时把碗肚剖开,塞入鸡肉,不加一滴水,只需几片老姜,炖煮约半小时,再用荷叶等香料把碗肚包裹起来,最后上蒸锅蒸制约20分钟后,打开猪肚,顿时鲜香扑鼻,满屋飘香。

(用荷叶包裹猪肚进行蒸制)

(香薰碗肚)

煮熟后的碗肚还需切段与鸡肉一起煸炒,再加入高汤提味,同时用香菇增鲜。做好的香薰碗肚浇头浇在煮熟的打面上,入口鸡肉鲜嫩爽口,猪肚细嫩弹牙,为舌尖带来欢愉。 

 

(美味打面)

名字虽然“土”,碗中却能“包罗万象”

(衡阳名菜—土头碗)

在衡阳衡东,土头碗是当地宴席上的头道大菜,也是当地土菜的头牌,据说这道菜肴只需一只碗就可以装下整桌宴席的菜,这是什么神操作呢?听起来不可思议!

(原汁原味的食材)

制作土头碗,最重要的是要用自然的乡土食材。地里现拔的萝卜、刚下的土鸡蛋、开春新晒的红薯粉,这些食材只有去乡村才能找得到。

(捕捞大草鱼)

作为宴席中的头道大菜,制作工序相当繁琐。其中的鱼丸,是每个衡阳人熟悉的家乡味道,也是土头碗中最重要的一道美味。用擀面杖直接敲打鱼肉,在重力捶击下,鱼肉肉质逐渐疏松变软,鱼刺与鱼肉自动分离。

(用棍子捶打鱼肉)

鱼肉打成鱼蓉后,再加入淀粉与蛋清,搅拌均匀,让食材的味道彼此渗透,最后再捏成梭子形,就是衡阳人钟情的鱼丸了。

(梭子形的衡阳鱼丸)

(Q弹的鱼丸)

在衡阳,土头碗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,叫“七层宝塔”。顾名思义就是要将种类繁多,丰富的食材,一层一层全部码放在一个碗里,码放的顺序也极其讲究,荤素要搭配,同时,根据不同食材的形状,层层叠加,严丝合缝地码放,最后码放成一个高七层的美食“宝塔”,不仅色香味俱全,还赏心悦目。


(衡阳名菜—土头碗)


搜索并下载央视频App

关注“味道”账号

除了正片还有更多精彩的短视频

快来看吧!

干饭人冲冲冲!


责编:贺文韬 李文恋

来源:中共石鼓区委融媒体中心

要闻
头条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